close

undefined

胡璉,字伯玉,西元一九○七年十月一日生於陝西省華縣,西元一九七七年六月二十二日病逝,年享六十九歲。出生於農家的胡璉,在家排行老二,自幼在村裡接受十年之久的私塾教育,不但天資聰穎、勤奮好學,成績也名列前茅。民國十四年時國家正處於軍閥亂政、動盪不安的時代,於是決定報考軍校,為國付出。於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後,即擔任排長,參加北伐戰爭,奮力不懈。隨後又為各種剿匪、抗戰、戡亂等戰爭犧牲奉獻,戰功卓越,從排長陸續升官至司令官,並榮獲許多保衛國家、英勇作戰之勳章。民國五十三年出任駐越南大使,民國六十一年返國,任總統府戰略顧問,晉升為陸軍一級上將。民國六十三年就讀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,開始從事著述,撰有《泛述古寧頭之戰》、《金門憶舊》《出使越南記》等書,民國六十六年因心肌梗塞病逝,遺體火化,靈骨海葬於金廈海峽。於金門前後八年的時間,除了軍政事務外,胡璉對於金門的民生建設更是積極推動,將風沙瀰漫的荒涼土地變成煥然一新的海上森林;利用金門的旱田鼓勵人民種植高粱,以便換米生活;在國家窘困的時候,仍想辦法籌出經費以便建立學校等;這些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規劃,更帶給了金門百姓美好的未來。

重要影響(以金門縣為例):

  1. 推動教育,培植地方人才。
  2. 栽樹積水,改善生活環境。
  3. 釀高粱酒,創造金門財富。重要戰役:石牌保衛戰、南麻戰役、徐蚌會戰、古寧頭戰役、八二三砲戰。

智者不惑

胡璉將軍於金門擔任第一任司令官期間(民國三十八年到民國四十三年)施政的方針,即是「固國防,裕民生,人人納入組織,個個皆能戰鬥。」便督導軍隊及地方行政機關,盡心盡力做好為民服務的工作,練兵、用兵、帶兵的作法,更使金門的軍隊變得更精良,以便防範未來各種情勢。除了調整兵力、精練部隊,還積極的加強了防禦陣地的建構。在當時物資異常缺乏的情況下,胡璉將軍強調一切的困難都要自己努力的去尋找解決的辦法,對於建構防禦陣地遭受的種種問題,便必須自己克服,他與官兵一起開山、搬石、挖地,辛苦不久後,陣地終於建構完成了當時金門沒有樹木可以砍伐,所以不得不向人民百姓借取門板做為材料,逼不得已時才拆毀民房,撿取田間的石塊,到岸邊進行構築的動作。這樣的行為不免引起民眾的反感,在民國四十年間,民眾看見胡璉將軍都以厭惡的眼光看待,有一天胡璉將軍到鄉村巡視,看見一位老婆婆在田間工作,於是上前慰問,但老婆婆卻對他比手畫腳的大聲吼叫,顯示出當時部分人民的憤怒及不滿。百姓付出的代價並不是白費的,金門防衛部出具書面文件,承諾以後會按現值估價償還,之後也都確實償付清楚。於此,都能看出胡璉將軍對軍政方面的用心;明確的戰略作為,不因外在阻力而懷疑自我的決策,是為智者不惑。

信者不貳

民國四十七年的八二三炮戰,也是胡璉將軍的最後一戰,面對共軍四十七萬多枚的砲彈,金門依然堅固,沒有塌陷。胡璉將軍第二次擔任司令官,認為與中共硬碰硬對本島的勝算並不大,於是想出了一個絕佳的辦法,也就這場戰爭能撐住的關鍵之一。「最好的防禦就是攻擊」,在許多現實的條件下,金門無對中共採取攻擊的可能性,那就得守!但是一個小小的島要如何防禦?答案就是「向下」。胡璉盡最大的努力把所有設施擴展至山中和地下,讓金門堅實的地質產生效用,所有軍人、工人夜以繼日的施工,很快就達成了預期的要求,恰好在國軍準備完畢後,共軍的炮火才隨之而來。中共對金門發動了史無前例的猛烈攻擊,八月二十三日六時,兩小時內落彈近五萬發,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,炮火仍然持續的增加,直到了十月六日才停火,近五十萬的砲彈落於金門。在砲戰最後因為美國的支援才真正讓戰爭告一段落,也映證了胡璉將軍說的話:「能守……才有外援」的正確判斷。胡璉將軍帶領金門撐過了這場大戰,能打不如能挨的策略施展得恰到好處,最重的幾拳挨過去了,勝負也就差不多了!堅信自我決心,沒有二心,是為信者不貳。

仁者不憂

胡璉將軍主政金門期間動用部隊,開築中央公路(現在的伯玉路)。中央公路自金城經榜林至小徑到太武山 ,全長為17.4公里全段為水泥高級路面,現在這條公路已成為金門交通的大動脈。中央公路因為道路筆直,所以又被稱為金門的高速公路。公路完成後,最大的改變是路不飛灰,其次是節省油料,降低車輛損耗。另外胡璉對金門還有一項不容忽視的功勞那就是造林。早期金門樹木極少,民眾甚至砍雜草晒乾當燃料煮飯,造成地表光禿禿的一片,以致長年風沙瀰漫;連農作物生長也因風沙之害,不易生長存活,整個自然環境極差。胡璉將軍動員部隊大規模植樹,再加上軍令持續的推動,才會有今日造林的成果,現在金門到處林木扶疏綠意盎然,使金門成為一個適合人們居住的海上公園。胡璉的造林,對金門人來說是百世的功業。此外,生產高粱酒,每年替金門賺進大把的鈔票,是金門自籌資金的最大來源,高粱換米製酒的政策,這也是胡璉將軍對金門的一大貢獻。

勇者不懼

一九四三年五月的石牌保衛戰中,日軍攻陷宜昌。日軍第三十九師團主力,從南面沿長江進犯石牌要塞,威逼重慶。日軍知道,攻不到重慶則就断断不能停止中國絕死的抵抗。而進攻重慶必須打通長江,而打通長江必須占領石牌。就這樣,石牌這個當時不足百戶的小村,竟成了廣闊的中國戰區最關鍵的要塞。沒有人能夠想像,這個幾乎所有國人都聞所未聞的小鎮子。在那一刻,成了阻擋我們免受喪國之辱的大門。古鎮石牌在宜昌縣境內,位于長江三峽中最為奇幻壯麗的西陵峽右岸,依山傍水,地勢險要。長江因它在這裡突然右拐110度,構成天塹,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。石牌下距宜昌城僅30餘里,自日軍侵占宜昌後,石牌便成為拱衛陪都重慶的第一道門戶,石牌失守,重慶將門戶洞開,完全暴露於敵火力之下,命懸一線岌岌可危,由此可見石牌的戰略地位。為保衛石牌要塞,拱衛陪都,蔣介石派重兵防守,作為長江三峽要塞炮台群的最前線。當時,第十八軍負責戍守石牌要塞,軍長方天又以第十一師胡璉守備石牌要塞的核心陣地。蔣介石對石牌要塞的安危極為關注,他不止一次地給六戰區陳誠、江防軍、吳奇偉拍電報,一再强調必須確保石牌要塞的安全。1943522日, 蔣介石發來電令:“石牌要塞應指定一師死守”。第十一師是精銳,理所當然駐守石牌。526 蔣介石又從重慶發來手令,稱石牌為“中國的史達林格勒”,並嚴令江防軍胡璉等諸將領,英勇殺敵,堅守石牌要塞。 胡璉非常清楚這一仗不儘關系到他和第十一師的命運,更關係到民族的存亡。胡璉及其第十一師都做好了殺身成仁、共赴國難的準備。領命後,胡璉沐浴更衣,帶領第十一師全師將士祭拜天地,誓與要塞共存亡,隨時準備以身殉國:際告天地曰:陸軍第十一師師長胡璉謹以至誠昭告山川神靈,我今率堂堂之師保衛我祖宗艱苦經營、遺留吾人之土地,名正言順,鬼伏神欽,決心至堅,誓死不渝。漢贼不兩立,古有明訓。華夷須嚴辨,春秋存義。生為軍人,死為軍魂,后人視今,亦尤今人之視昔,吾何惴焉!今贼來犯,決予痛歼力盡,以身殉之,然吾堅信蒼蒼者天必佑忠誠,吾人于血戰之際勝利即在握,此誓!

大敵當前,激戰在即,胡璉當夜修書。在給其父的信中,胡璉以人子之心寫道:“父親大人:兒今奉令擔任石牌要塞防守,孤軍奮鬪,前途莫測,然成功成仁之外,並無他途……有子能死國,大人情也足慰……願大人依時加衣强飯,即所以超拔頑兒靈魂也……”敬叩金安。” 在給妻兒的訣别書中交代後事,胡璉慚愧地寫:“……我今奉命擔任石牌要塞守備,原時屬本分,故我毫無牽掛,唯親老家貧……然亦無可奈何,只好付之命運。諸子長大成人,仍以當軍人為父報仇,為國盡忠為宜……十餘年戎馬生涯,負妳之處良多,今當訣別,感念至深……”接讀此信,勿悲亦勿痛,人生百年,終有一死,死得其所,正宜歡樂。匆匆謹祝珍重。” 胡璉決心死戰的豪氣躍然紙上!胡璉熟悉山地作戰,他認為雖然日軍大炮坦克武器精良,但因不擅長山地作戰,因此可採智取戰術。他根据要塞一帶山巒起伏、地勢險峻的特點,充分利用有利地形,抑制敵坦克大炮之威力。戰事方啟,第六戰區指揮陳誠電詢胡璉:“有無把握守住陣地?”胡璉當即回答:“成功雖無把握,成仁確有決心。”石牌要塞保衛戰打得非常艱苦,一方志在必得,一方拼命死守,雙方傷亡慘重。五月二十九日,胡璉對團長們發令:“從明天起,我們將與敵人短兵相接……戰至最後一個,將敵人枯骨埋葬于此,將我們的英名與血肉塗寫在石牌的岩石上。”由于守軍意志堅決,日軍久攻石牌不下,損兵折將,士氣完全喪失。到了五月三十一日夜晚,戰場上的槍砲聲突然沉寂下來,第十一師的將士爬出戰壕,發現進犯石牌之敵紛紛掉頭棄逃。石牌要塞保衛戰取得了勝利,我軍斃傷日軍達7000人,缴獲器械無數,實現了蔣介石“軍事第一,第六戰區第一,石牌第一”和“死守石牌,確保石牌”的軍事目標。石牌保衛戰挫敗了日軍入陝西進攻取重慶的部署,沉重地打擊了日軍,是抗戰的重大軍事轉折點,西方軍事家譽之為“東方斯大林格勒保衛戰”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嚴者不私

 19454月,日軍集中六個師團約二十万人的兵力向湘西雪峰山地區進攻,妄圖摧毀芷江空軍基地,企圖打通湘黔通道,進擊貴州。中國軍隊緊急調兵遣將準備與日軍決戰。胡璉第18軍受命從溆浦插入敵後,參加保衛湘西的雪峰山會戰。613日,胡璉前鋒部隊抵達指定位置溆浦,歸第四方面軍指揮。胡璉特地會見了具体負責執行會戰計畫的四方面軍參謀長邱維達,邱原是胡璉黃埔四期同學,要為胡設宴洗塵。胡璉則表示:“軍務在身,兵貴神速,救兵如救火,等打敗日本鬼子後,長沙再見,共敘友情。”傳為佳話。緊接著,胡璉詳細了解了這次戰役的計畫,戰場形勢;敵軍數量、番號、特點和動向;各友軍情況等等。之後,全軍即向敵後方行進。湘西的六月,氣候炎熱,加上道路崎嶇,將士行軍艱難,他根据當地晝熱夜涼的特點,讓部隊中午休息,夜晚加速行軍,終於提前到達目的地。胡璉立即指揮各師團向日寇据點進攻。第十八軍全副美式武器初露鋒芒,敵人聞風喪膽。十七日黃昏,將日寇進攻湘西的唯一交通線湘黔公路截斷,直搗雪峰山,遂將敵分割歼滅。

民國五十三年,有著豐富反共鬥爭經驗的胡璉將軍,被任命為派駐越南全權大使。從叱吒風雲的疆場,走到折衝樽俎的外交戰場,不但需要勇氣,也要有一些人生智慧。有人為胡璉惋惜,也有人暗抱不平,不過,知所進退的胡璉還是接受了層峰的安排,他淡淡地說:「穿了三十幾年軍服,深知軍人以服從為職,在外交戰場上和在敵前火線上報國效命是一樣的。」胡璉使越八年,以卓越的才華和得宜的氣度,博得各使節團的敬重,擔任西貢外交使節團團長多年。在僑務方面,他對團結僑胞、振興僑教、改善僑風、維護僑胞利益,都盡心盡力,沒有怨言。民國六十一年,胡璉因心臟病宿疾,卸任駐越南大使,受聘為總統府戰略顧問,並晉升為一級上將。一個半生戎馬,穿梭在槍林彈雨中的老兵,其實,對生死早就瀟灑豁達了!唯一還眷戀不忘的,是金門。這裡,有他最忠實的同志,最可愛的老百姓。這裡,承載過他的歡喜悲愁,也刻劃著他的人生志業。七月十日,胡璉將軍火化成灰,七月十二日,移靈至金門,胡之光捧著父親胡璉的靈位,一一向路祭的金門鄉親答禮。無可抑遏的淚水,代表的是島民與這位戰場老兵,彼此之間最深最真的眷戀!蒼茫的水頭外海,無際的金廈海域,看似平靜,卻潛藏著波濤洶湧,胡璉將軍面向莒光樓頭,足朝廈門方位,在悠揚的軍樂聲中,莊嚴而沉重的落下,從此長眠於金廈海域,生前,用血汗護衛浯島,身後,仍以神靈和金門同在。

胡璉將軍致力建設金門成為三民主義模範縣,積極從事地方文教與經濟等建設,開始著手培植地方人才,改善民眾生活。其一貫為民的施政重點為「宏教」與「厚生」,即重視金門教育、培養人才、改善居民生活、提升生活水準。194910月、1957年胡璉兩任金門防衛司令官,前後長達八年之久,經歷1949年的古寧頭大捷與1958年的八二三炮戰,成功擊潰解放軍的登陸,在任內他致力建設金門,他率兵拼死作戰,他綠化造林,他興辦學校,他開闢道路,興修水利,設立酒廠……,使金門成為地下堡壘、海上公園,奠定了金門當今海上公園的基石,金門人稱它為現代恩主公。 胡璉不僅是一個軍事家,還是一個教育家,由他主持興建用部隊長命名的學校,遍佈島內各地,學生當年走在路上,只要向軍車招手,軍車多會停下來載人。過去,金門人結婚只能坐轎,想坐車真的比登天還難。胡璉有一部“黑頭車”,凡是百姓要結婚者,可以提出申請,他就無條件的把坐車借給新人做禮車,這項措施獲得民眾的賀采。由此可見胡璉對部隊親民愛民的教育。許多佳話,至今流傳!

幾次赴金門旅遊時,看見就在伯玉路一段,榜林村北的圓環正中,有一名士兵型的無名英雄,挺立於三丈五尺高的座臺之上,威武肅穆,建於民國四十二年,無名英雄像,雖然規模不大,矗立者巍巍的姿態,端凝著磅礡浩氣的莊嚴,炯炯的目光,烘托著無畏精神的顯現,其意義卻十分深遠...其像座為三角形,雋刻三句格言: ''把思想變成信仰,把意志變成力量,把理論變成行動''。胡璉將軍所云,成功則提名於莒光樓 ,媲美古代的名將留名青史或則做為一個無名英雄,和一位典型的無名英雄為伍,成仁則追隨我國父孫中山先生的英靈於天堂,不禁感佩胡將軍愛國胸襟與氣度,久久不能自己。再往前走一段路,沿著伯玉路來到瓊林路段可以看到一座巨大的石滾輪,它正是當年修築中央公路時,在缺乏現代化機具的情況下,國軍用以壓實馬路,帶來更便捷交通的大功臣,基座下有官兵協力拖曳滾輪的石雕,可以想見當年國軍開山闢路,篳路藍縷的辛勞。七十七年六月廿二日,中央公路更名為伯玉路,並在小徑圓環豎立胡璉將軍紀念銅像一座,用以紀念胡伯玉將軍。銅像基座的正前方鑴有嚴家淦總統與行政院長蔣經國附屬的旌忠狀,基座後方則刻有參謀總長郝柏村上將所撰的銅像落成誌碑,以彰顯胡璉為國為民的無私奉獻。

胡璉一生戰功彪炳,其實未受蔣家父子的重用,這與他「君子不黨」及「做大事不做大官」的人生觀大有關係。據胡璉長孫胡敏越表示,胡璉的書房有一幅對聯「一笑一少、一怒一老」,中間則掛著岳飛的拓畫像。當年岳飛擁兵在外,皇帝連下十二道金牌,他也可以不理,何至於冤死?這也許正是胡璉一生對自己的期許,也像他在金門所建的「無愧亭」,一心為國,但求無愧我心。八二三炮戰勝利後,胡璉升任陸軍副總司令,而後出使越南共和國,1972年因病辭任返國,晉升陸軍一級上將,受聘為總統府戰略顧問,於民國66年去世,享年七十;家屬依遺命,將胡璉海葬於金門莒光樓前的水頭灣,這也是古寧頭大戰當年胡璉登陸金門之處,行政院長蔣經國在岸上為其設立伯玉亭。胡璉遺願魂依莒光樓,這裡是他人生事業的巔峰,金門的一草一木、一磚一瓦,無不是他魂魄最依戀的地方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軍武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阿步的分享天地 的頭像
    阿步的分享天地

    阿步的部落格

    阿步的分享天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