undefined

胡宗南生於1896年,出生於浙江省鎮海的一個貧寒人家,三歲時隨父輩遷居於浙西距孝豐縣城西十里之鶴鹿溪。

青年時代曾追隨斧頭幫王亞樵。1920年入讀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暑期學校,結識張其昀繆鳳林。1924年6月進黃埔軍官學校第一期,曾因身高未達1.6米未被錄取,經軍校黨代表廖仲愷特許被錄取,1925年畢業,被分配在軍校教導第1團第3營第8連任少尉見習;其後胡曾參加北伐,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二團長

1944年4月,胡宗南被任命為第1戰區副司令長官,因不服司令長官陳誠,稱病赴華山休養;5月日寇土肥原部調集12萬兵力突然進攻中原,守軍連失數城,土肥原率兵向西急進,如入無人之境,6月13日中美空軍大炸豫西之敵,胡宗南部猛烈反攻,取得勝利;8月17日被任命為第1戰區副司令長官,與陳誠數次衝突;9月空運增援桂林、重慶;12月19日被任命為第1戰區代理司令長官。

號稱“天子門生第一人”,是蔣介石最寵愛、最重要的軍事將領。

胡宗南堪稱傳奇人物,人生中擁有五個第一,是黃埔學生在國民黨陸軍中的第一個軍長(1936年4月);第一個兵團總指揮;第一個集團軍總司令;第一個戰區司令長官;第一個跨入將軍行列、也是唯一一個在離開大陸以前獲得第三顆將星的人。

智(智者不惑)

將軍戎馬生涯,不忘進修。除在作戰或有特殊事故外,每日讀書、研究、討論,孜孜矻矻,精進不已。嘗云:「做一個部隊長,要自己成為烈火,方能融化鋼鐵。」、「現在是科學時代,唯具有科學知識,才能稱是一個真正的現代軍人,科學是重視系統、條理,講求分工合作之學問,我們想要提高工作效率,就要養成一種精密、確實、有步驟、有秩序、有方法的科學精神。」,其學問之淵博,非儕輩所能及。思想卓越,常有獨特之見解。將軍之於人事,自始即深具卓識,建立良好制度。自任師長以來,舉凡部屬之升遷調補,概以各人平時之戰功勞績、操行考核及年資等為準繩,絕無地域觀念、親疏關係,或接受請託奔走之事。他知人善任。善於發掘人才;獎勵後進,培植幹部;禮賢下士,求才若渴,幕府中人才,極一時之盛。青年將校,心悅誠服,樂為效命;斯乃將軍最了不起的地方。兵者國之大事,而「將」是國防事務的總負責人,對於國家安全而言是非常重要的。因此,不僅在大戰略領域中要特別強調,甚至於在用兵的層面上亦復如此,故除須「勝兵先勝而後求戰」外,更要以「不戰而屈人之兵」為理想。 兵聖克勞塞維茨也所見略同,「戰爭是一種不確實的境界,……所以需要敏感和明辨的判斷力,即為一種能嗅出真相的巧妙智力。」
信(信者不貳)

將軍於敵我之際,認得最清,功利之間,看得最淡。他謀國之誠,忠心耿耿。對部屬能擔責任,顧大局能忍辱負重,是先總統蔣公最得力的門生,亦是最忠實的信徒。他常常撥空對軍校的畢業生闡明同志的要義,要大家爭取互信,團結奮鬥為第一要義,從名譽奉之於上,危險歸之我中去努力。曾云:「一念之公,則四方人才畢至,皆樂於效命;一念之私,則舟中之人,形成吳越,儼如敵國。」將軍之對朋友,素來是肝膽相照,以道義相期許。在一般人看來,將軍有孤傲性格,但他對長官之尊敬,對部屬之愛護,尤其對朋友同志之真誠,確非世間虛偽應酬,泛泛論交,一味著重於現實利害者所可比擬。沒有一個人是可以獨立成長的,單獨一個人,是絕對無法取得成就的,我們生存在合作的時代中;戰爭也不是個人的行動,而是一種有組織的集體行動。孔子說:「民無信不立」,任何組織,無論是國家、軍隊、或其他任何團體,假使其成員之間無共信,則這個組織也就很難維持其存在。 所以,「信」對國軍而言,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條件,國軍如果沒有建立共信,將如何維持部隊的凝聚力呢?

仁(仁者不憂)

將軍釋孔子之語云:「孔子對仁字的解釋,是剛毅木訥近於仁。剛是堅強,毅是耐久,木訥是厚重。總結起來,仁的意思就是『堅強,持久而厚重』。」又云:「巧言令色鮮矣仁,是說虛偽輕薄的仁靠不住,由此可知儒生真誠質樸的氣質和仁的氣質相近;農民真誠質樸的氣質,亦和仁的氣質相近;雖然和仁相近,卻不是完全的仁,唯有現代革命軍人殺身成仁、捨生取義的精神,才是完全仁的氣質。」在團師軍長時期,皆知將軍之於行軍,無論遠近皆不騎馬,士兵宿營未畢,不入房舍,很少看部隊出操,但經常查看部隊的伙房、馬廄、寢室、廁所,對官兵傷亡疾病,安置療養特別重視。仁就是愛也就是同情。治軍是不能僅憑嚴刑峻罰,「將」對他的部隊必須像對他的子弟一樣。美國名將布萊德雷將軍曾說「主管人員對人要能瞭解與體諒。 經由瞭解和體諒,領導者可以贏得部屬最大的付出,也能夠贏得忠誠。」而美國西點軍校亦將領導做為愛的一部分加以論述,如果一個人不能熱愛他人,那他基本上就不善於領導,因為有資格稱自己是西點領導者的人,必須愛別人和贏得別人的愛戴。 故孫子說:「視卒如嬰兒,故可與之赴深谿,視卒如愛子,故可與之俱死。」就是這個道理。

四、勇(勇者不懼):

將軍曾說:「不仁的仁談不上不智,更不足以言勇,只能作奸商、做市儈,而絕不可治兵,為什麼?因為治兵事業,是堅苦的事業,是神聖的事業,是犧牲自己救國救民的事業,是殺身成仁、捨生取義的事業,絕不是奸商市儈所能擔任的。」又說:「現代國家所需要者,不是個人英雄,而是團體英雄。」他認為個人英雄成就有限,貢獻不大;如能成為部隊英雄,那貢獻與成就,就大多了。將軍用兵,多重伐謀,以不戰而屈人之兵為上稱,平時對訓練、裝備、紀律,極度重視,戰時則必謀而後動。他每天要有作戰會報,預判敵我之行動,共商進退之機宜,反覆辯論,作最後之決定。故軍旗所至。矢無虛發,驗證未來,十符八九。孫子說:「軍爭為利,軍事為危」,這表示機會與危險經常同時存在而不可分。克勞塞維茨也強調「勇」的重要性:「勇敢能替理智和知識添翼,此種翅膀愈強,也就可以飛得愈高,視界也愈廣,而結果也愈佳。」故須有勇氣始能敢於利用機會,但克服不確實性又必須靠智力,智與勇交相為用,始能相得益彰。

嚴(嚴者不私)

將軍自投筆從戎,一生都是以「無名無我」四字為軍中信條,他認為每一個幹部,必須養成「作大人-無名為大;做大事-下層為大;成大勇-無我為大」的工作精神。要像金人一樣封口,不叫苦,不吹噓,不發牢騷,埋頭苦幹,在工作中提高他人對自己重視。將軍有言:「革命的人生觀,就是自我犧牲。」合於佛家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之宗旨。他對自己所作所為,絕不願自我宣傳,事事都是做而不說,寧作無名英雄,不作鋒頭人物,這是他天性的一貫作風。將軍之廉介,實非筆墨所能形容,自排連長升任至司令長官,從未為私人置一畝田,蓋一房室,或取用公款,以私人名義存入銀行。其任軍長以前,一直沒有蓋過棉被,穿過皮大衣,在西北苦寒氣候下,手指、手背及臉上,經常凍得發腫,甚而潰爛出血,諸友責其何不加衣、不烤火,他說:「弟兄們享受不到的,我亦不要享受,今天需要我們上下一致來克服困難,身體髮膚受點煎熬,算不了什麼! 」軍隊是一種負有戰鬥任務的組織,故必須有嚴格的紀律,維持紀律則又必須信賞必罰。同時,在軍事組織中,所有一切事物都必須要求零缺點、無漏洞,不能出一點小毛病,否則將導致嚴重的後果,因此,「認真徹底」也是「嚴」的更深一層的涵義。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問,巴頓將軍初任美第二軍軍長,立即以「抓紀律」和「整頓軍容」著手,嚴格的紀律在七天之內便使第二軍重振起來,進入戰鬥 狀態,並在蓋塔爾戰役中一舉打敗德軍。可見,一支能善戰的勁旅,是以法治軍、以規治軍來提昇部隊的戰力。

國家、責任、榮譽:

「國家、責任、榮譽」是我們國軍的基本信念,然而軍隊是為維護國家安全而存在,榮譽的強度却支撐軍隊的強弱壯盛,更可說是軍人行動的核心價值,因此,全體官兵應努力去爭取個人榮譽、造就集體榮譽、創造團體榮譽,「長勝軍」的冠冕絕對是屬於愛團體、重榮譽的單位所擁有,相對的,一個社會、一個民族、一個國家,要不沒落和被毀滅,就必須由構成他的分子,共同努力爭取和增進集體榮譽,才能可長可久。談到愛榮譽,在部隊裡,應約束自我、尊重他人、守法重紀,並以團體的榮譽為榮譽,不為利誘、不為勢劫,並且要做到有所為、有所不為,以塑造良好的軍譽及形象,這便是愛榮譽的體現。此外,我們亦須抱持誠懇、務實、負責的態度,腳踏實地的專注於戰訓本務工作,確保軍人至高的榮譽,以建立優質的國軍,然而,國軍整體榮譽價值的體現,在於官兵是否能充分體認軍人的使命;第二次世界大戰時,歐洲盟軍統帥艾森豪曾說:「我選擇了軍人,做為一生的事業,我就立志要成為最好的軍人。」此言,正說明軍人的價值信念,一方面固然依靠外在軍事管理機制來維護,但發揮根本作用的,依然是軍人內在道德規範的自我要求,而這個內在道德規範最主要的驅動力,就是熱愛榮譽。所以儘管現代高科技武器不斷研發精進,現代戰爭的思維不斷調整,但是戰場決勝的主要關鍵,仍繫於個人對團體所展現的忠誠氣節、旺盛戰志和嚴整紀律的總體表現。

 

武德,歷來皆是軍人崇尚的最高德性,所謂「士有百行,以德為首」。不同於其他職業,軍人常須冒著犧牲生命的風險,當國家有難時,軍人不退縮躲避,反而挺身而出,做為保家衛國的第一線;在這種重責大任及壓力之下,只有內心存著一種精神信念,才能義無反顧的去執行保國衛民的任務;並且我們也知道,軍隊組織在一個國家中具有獨佔武力,但同時也是社會安定的力量,尤其是軍人是掌握武器的人,我們對分寸的拿捏及品行的端正與否,小則影響軍隊紀律,大則影響國家存亡,因此軍人素質的良窳,實際上也關係著整個國家的興衰榮辱。我們都知道國軍是國家的軍隊,也是全民的軍隊,國軍是以保國衛民為天職,只要國家安全之所繫與人民利益之所在,就義無反顧,勇往直前,充分發揮對國家的熱愛,達成國軍的使命。黃埔的建軍史是我中華民族奮勇圖存、團結自強的光榮血淚史。因為我們一直具有視死如歸、前仆後繼的精神,歷經東征、北伐、勦匪、抗日,在在的彰顯了國軍「國家至上,民族至上」、「意志集中,力量集中」的團結精神與忠貞志節。身為國軍的一員,我們必須以忠誠為核心信念,激勵愛國情操,化為精誠團結、犧牲奮鬥的行動,並以「責任為先,榮譽為重」的方針,傳承與發揚國軍的光榮傳統。誠如陳總統所指出的「國軍不但是全體國人之光,更是維護國家主權與領土安全最堅實的屏障。」這種榮譽不是憑空而來的,而是無數國軍先烈以生命與鮮血所鑄成的桂冠。因此,我們更應深切體認並傳承此一優良傳統精神,並將之貫注於建軍備戰的過程中,以提昇國軍的整體戰力。一個國家的安危,證諸歷史事實,除了外在因素之外,內部能否精誠團結、同舟共濟,實為重要關鍵因素。對日抗戰我國之所以能以劣勢裝備戰勝強敵,除了國家戰略上的正確指導外,另一關鍵因素則因「人不分老幼,地不分南北,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的責任」之團結精神與「國家至上、軍事第一、力量集中、意志集中」之精神動員,從而凝聚全國軍民團結一致的力量,贏得抗戰最後的勝利。 縱觀歷史的發展,追求和平是人類共同的願望,但歷史經驗也告訴我們,沒有實力就不會有和平,沒有自衛決心,更不會有國家安全。當國家安全受到挑戰時,內部是否能夠凝聚愛國共識,以強化全民憂患意識及抗敵意志,關係著國家能否安然度過危機的重要指標,這也是敵人評估是否發動戰爭的重要因素。因此,「全民團結」是決定強弱興衰的重要條件;團結一致的面對挑戰,則是化解危機,救亡圖存的關鍵所在。我國軍官兵應當瞭解,今天我們所面對中共的安全威脅,除了憑藉精良的戰備整備及訓練外,更重要的是我全國軍民同胞,是否具備團結一致的憂患意識及抗敵意志。只要我們具備一致的信念,和同舟共濟、推誠相與 ,發揮協同一致的精神,集中意志與力量,展現我們捍衛國家安全的決心與意志,才能嚇阻敵人輕啟戰端,確保國家安全。紀律嚴明的軍隊不僅是戰力的保證,更能受到民眾的支持與信賴,「軍紀」是軍隊的命脈也是領導統御的必要條件。「軍以戰為主,戰以勝為要」,而軍人在戰場上能打勝仗,最重要的秘訣就是服從命令,而服從命令為嚴肅軍紀之第一要義。軍紀也是規範部隊嚴整,塑造官兵共識的準繩,並能激勵國家觀念、戰鬥意志,培養軍人榮譽感與責任心,此種熱忱的表現就是「士氣」,而士氣也是部隊團結戰勝敵人的主要因素。何謂「士氣」?可以說是「克服障礙、困難與險境,以達成交付任務與預期成效的勇氣、決心與信心」的意義。所以,高昂的士氣絕對不是簡單或安逸生活,所衍生出來的滿足或滿意,而是必須靠嚴明的紀律與紮實 的訓練,使部隊官兵依照一致的方針與行動,可使「萬眾一心,合為一心;萬眾之力,合為一力」,以發揮優異的戰力,確保軍隊使命的完成。軍紀是建立在「三信心」的基礎上,這是一種長官對部屬的人格影響,袍澤間的情份交感及團隊所表現的一致精神。而軍紀要求最極致的表現,就是從平時的生活、工作、教育與訓練中,按準則、教範、技令,循序漸進、認真輔導、確實要求,方能有成;使部隊人有定職、事有定規、物有定位,表現出群己合一、守法重紀、服從負責之精神與意志,成為有紀律、有戰力的節制之師,以發揚國軍優良傳統。國軍是國家的軍隊,受全民所託,國軍官兵應當體認「覆巢之下無完卵」的真意,人人以保衛國家安全為天職。國防戰力的凝聚不是一天能造成的,但國家面臨生存威脅,卻是無時無刻不存在的,當前國人在國軍官兵保家衛國責任驅使下,能安度每一天,這都是我國軍官兵默默奉獻的結果;為了讓我們的民主自由制度永遠確保,為了讓我們的經濟發展民生樂利,國人更應積極支持國防,肯定國軍 建軍備戰的作為,讓國防與民生合一的全民國防更為落實。從建軍備戰的角度來看,實施演訓最重要的目的就在驗證國軍部隊平日訓練的成果,以及因應戰爭威 脅的各項計畫準備作為,也就是透過演訓來提昇防衛作戰的實力。國軍實施的年度例行重大演訓,從仁德戰備跑道戰機起降檢整,到聯興、聯雲、天雷、聯戰等各項操演,均能圓滿完成,就是在展現我國軍精實訓練的戰備成果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軍武
    全站熱搜

    阿步的分享天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