undefined

目前IDF配掛的是中科院研製的天劍一型短程空對空飛彈,劍一飛彈外型與性能上都非常接近AIM-9響尾蛇空對空飛彈,屬於紅外線導引的方式,具有「全方位目標追蹤與攻擊能力」,被外界研判整體性能可接近AIM-9L/M。因此中科院一直有計劃將現有的劍一飛彈性能提升到AIM-9X飛彈的「天劍三型」飛彈。

檢視相片

劍一飛彈(如圖)外型與性能上都非常接近AIM-9響尾蛇空對空飛彈,屬於紅外線導引的方式,具有「全方位目標追蹤與攻擊能力」,中科院有計劃將現有的劍一飛彈性能提升到AIM-9X飛彈的「天劍三型」飛彈。圖為國軍106年春節加強戰備活動,防空部隊操演天劍一型車載式飛彈掛彈展示。(蘇郁晴攝)

中科院評估研發 飛彈具發射後鎖定能力

AIM-9X Block II型響尾蛇(Sidewinder)飛彈被列為第五代戰機短程空對空飛彈的近戰主力,主要是該型飛彈採用的新一代「紅外線影像尋標器與導引系統」,在晴空有更高的目標辨識能力,能清楚分辨是「人工熱源(火焰彈)」還是「目標熱源」;飛彈推進系統增加了向量噴嘴,發射後大幅度轉彎進行偏軸飛行,甚至可迴轉180度攻擊正後方的戰機,也就是所謂的「向後發射」; 該型飛彈更增加了數據鏈路系統,可以透過鏈路修正飛彈飛行彈道,甚至具備發射後鎖定能力,飛行員將可透過聯合頭盔瞄準系統(Joint Helmet Mounted Cueing System, JHMCS),攻擊發射當時尚未進入飛彈尋標器視角內的敵機,一旦敵機被飛彈鎖定,將很難逃脫飛彈追擊。

據指出,中科院在評估研發飛彈推進系統具有增加了向量噴嘴,發射後大幅度轉彎進行偏軸飛行的「後射」攻擊,該項技術源自歐洲,美方也是向歐洲購得技術來源,因此這個部分並不會太難取得技術。不過,要飛彈具有數據鏈路系統,與聯合頭盔瞄準系統鏈路聯結並可修正飛彈飛行彈道,甚至具備發射後鎖定能力,這個部分牽涉戰機的射控系統與雷達各個介面的修正,這項系統設計就複雜,因此空軍要中科院提出更詳細的評估案後,才會對「天劍三型」飛彈研發案進行討論。

檢視相片

F-16戰機駕駛艙的視角,捕捉到戰機發射響尾蛇飛彈瞬間震撼畫面。圖為國防部在2019年05月22日在花蓮外海舉行「東部海域戰備任務訓練」。(軍聞社提供)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軍武
    全站熱搜

    阿步的分享天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